北京有名的富二代、官二代,王思聪都没他玩的“花”

佚名娱乐资讯人气:611时间:2024-03-23 19:23:55

前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两年曾经在娱乐圈里叱咤风云的万达大少爷——王思聪,已经渐渐“销声匿迹”了。

记得当年,王思聪由于言语犀利,在娱乐圈里可是号称“王校长”的男人。

然而,近几年,或许是因为万达的生意也不太好的缘故,这位靠着家世背景的王校长也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没办法,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的实力不过关,又怎么可能长久地被人记住呢?

相比之下,另一位曾经的京城大少倒是真值得我们铭记。

那就是王世襄,一位令钱钟书都自愧不如的京城大少。

那么,在王世襄的身上又发生过哪些事呢?

从小好玩的京城大少

1914年王世襄出生于北京。

北京是个好地方啊,在这座城市里,三教九流,皇亲国戚,真是鱼龙混杂。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顶尖的全民豪贵,也可以看到最落魄的乞丐,既能够看到几千年前的老古董,也能够看到从外国传来的新鲜玩意。

在这里,只要你有钱,什么都可以找到。

而正巧,王世襄的家庭背景就相当显赫,祖上曾在清朝做过大官,而父亲在清朝灭亡后也依旧在外交部任职,至于母亲,也是一位大家闺秀。

在父母的熏陶下,王世襄从小就对古玩玉器以及诗词颇感兴趣。

当然了,外语教育也没有落下。

从三年级开始,王世襄就被父亲送到了北京美侨小学。

在这里,王世襄学习了近十年,学得一口地道的美国语。

只不过和父亲期望的那样不同,王世襄从小就喜欢玩。

王世襄后来是如此评价自己的:

“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狗捉獾,皆乐此不疲。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

好玩归好玩,王世襄的学习还是相当优秀的,高中毕业后就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了燕京大学国文系。

只不过在文学院中,王世襄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其他的学生或是手拿书籍,或是与家人相伴,而王世襄或是拿着蝈蝈笼,或是架着一只苍鹰,与大家显得是格格不入。

也就是当时北京不少大学的风气比较懒散,老师教授对于学生这些特立独行的行为也是放任自流,不然的话,王世襄估计早就被扫地出门,或者被强制要求整改了。

当然了,燕京大学之所以会容忍王世襄如此荒诞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于家庭原因,使得王世襄在古文物上的造诣极深!

没办法,这位大哥实在太会玩了,从小在北京城里晃荡,三教九流,无所不及,再加上悟性极高,使得王世襄几乎称得上是京城全才!

做的一手好饭、画的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精通各种古典乐器、民俗民风那是信手拈来、古玩字画那是一眼知真假。

至于驯鹰斗狗、摔跤拳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也是无一不精。

至于说养花遛鸟,蟋蟀蝈蝈也是他的日常爱好。

连后来的钱钟书都感慨:百年或许能出一个我,但是千年却都未必能出一个王世襄!

那么话说回来,王世襄不止玩的“花”,他令人敬佩的点,还在后头呢。

保护文物的勇士

想来大家应该都还记得1937年发生了什么,在那一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随即千年古都北平再次沦陷!

而在北平沦陷之前,北平故宫里的大量文物已经被学生、工人等各界人士联手转移。

而作为对文物古玩颇为精通的王世襄,自然也参与其中。

在抗战期间,王世襄先后担任过营造社助理研究员,长期在故宫博物院任职,为保护故宫文物做出的杰出贡献,

等到抗战节日后,王世襄则参加了文物清理损失委员会,负责清点故宫以及其他抗日战争中损失的文物,并且还在日本投降后代表中国政府前去讨回那些被夺走的文物,前后为中国拿回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

1948年,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的博物馆,王世襄又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邀请,先后前去美国和加拿大到处考察博物馆。

可能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考察还没结束呢,北平就已经和平解放了,很多人都劝王世襄留在美国。

可是王世襄却毅然选择于1949年十月份之前,冒着战火,回到了故宫博物院,继续制定保护文物的工作。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正当自己战战兢兢保护中国的文物,梳理中国的古典文化时,1953年,自己却突然被文物局解除了工作。

好在这位京城大少,那真是多才多艺,既然不能在文物局待了,那就去音乐研究所吧。

在音乐研究所中,王世襄工作了十年,和同仁们精心整理了中国的音乐史,并且继续利用休闲时间研究文物。

哪怕在1957年王世襄被人打成左派,可却依旧不改本心,前后完成了:《画学汇编》《清代匠作则例汇编》《雕刻集影》…

好不容易熬到了1962年,王世襄总算是重新回到文物局工作,可是并没有消停几年。

要说王世襄属实是聪明,为了防止自己多年来精心收藏的那些宝贝被毁于一旦,所以王世襄干脆就自己举报自己,让博物馆抄了自己的家,把自己的那些宝贝通通送进了文物局。

曾经也有人问王世襄心不心疼,毕竟为了这些宝贝,你可是把一辈子的积蓄全砸进去了。

可王世襄的回答却是,只要这些文物都还在就可以了。

在王世襄心中,这些宝物是不是属于自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这些好不容易见证了历史的文物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

可是即使王世襄已经早早地把家里的文物通通上缴,但到底还是没能躲过去。

1969年,王世襄被送进了一所改造学校。

要说老爷子的心态那是真好,这位从小就是锦衣玉食的老人,在学校里依旧乐呵呵地过着每一天。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劳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

在这些艰苦岁月里,不仅没有击垮王世襄的身体,反而让王世襄近20年的肺病痊愈了!

并且这位老爷子属实是很会挤时间的。

在干校的艰苦条件下,他依旧坚持修订了《髹饰录解说》。

《髹饰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它是目前中国唯一保存的一本古代漆工专著!

但可惜的是,由于在中国的书籍已是产品,再加上文字晦涩难懂,所以王世襄花了足足30年的功夫,才完成了对其的解说!

功德无量,功德无量啊!

那么话说回来,这位曾经的京城大少,最后又如何了呢?

最后的遗憾

1973年王世襄重新回到了北京生活之后的王世襄,一方面继续整理有关中国文物民俗的作品,另一方面则开始研究起了鸽子。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鸽子有什么好研究?

然而,在王世襄的这些行家眼中,鸽子那可是有大学问的。

在王世襄的晚年,他先后编写了《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有关中国名鸽的书籍。

需要注意的是,王世襄之所以会对鸽子的研究如此上心,是因为他痛心疾首的发现,在北京的市场上,大家所熟悉的都是进口的外国观赏鸽,但是中国本土的鸽子却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因此,在王世襄的晚年,他致力于振兴中国的传统观赏鸽,收集了上百种中国本土的观赏鸽,并且根据它们各自的体态不同,分门别类。

在2001年得知中国成功申办了北京奥运会后,老先生更是激动异常,给多个部门写信,希望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让中国的这些观赏鸽们也出来露露脸。

可惜的是,王世襄的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回应。

没办法,北京奥运会涉及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有关是否要让中国的观赏鸽们出场,也实在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严肃话题。

尤其是在2003年,北京还爆发了非典和禽流感等诸多因为飞禽引发的传染病潮后,哪怕是王世襄都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理解归理解,要说遗憾总还是有一些的。

2009年,这位玩了一辈子,也守护了中国文物一辈子的老人与世长辞。

在他走后,人们清理他的遗物时,找到了500多件与中国的文物、民风民俗、以及其他和中国服饰传统工艺有关的作品!

可以说,这位老人堪称是中国近现代对中国古典文化整理的集大成者了!

又哪里是那些所谓的纨绔大少们能够相提并论的?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www.diankaiwan.com 点开玩影院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64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