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搞砸了《非诚勿扰3》?

佚名电影资讯人气:783时间:2024-03-23 19:41:11

2024年元旦档电影市场,据猫眼专业版统计,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1日晚7时,元旦档总票房超过14.9亿元,打破中国影史同档期纪录。其中,《一闪一闪亮星星》以6亿元票房强势领跑,大鹏和白客主演的喜剧《年会不能停!》成为黑马。

《非诚勿扰3》中,除主演葛优、舒淇之外,冯小刚还拉来了范伟、李成儒、岳云鹏、姚晨、常远等一众演员助力。

作为内地贺岁档开创者、有“贺岁档之王”美誉的冯小刚,其执导的《非诚勿扰》曾经创下国产电影票房影史第一的成绩,而《非诚勿扰2》也是当年贺岁档的爆款,如今《非诚勿扰3》档期内票房仅为5300万元(截至发稿前票房为6900万),在所有元旦档影片中几乎垫底。

是冯小刚搞砸了吗?



广告里的小品?

很多观众观看《非诚勿扰3》,就不得不将思绪拉回至前两部。

《非诚勿扰》从第一部诞生起,沿袭了冯小刚电影招牌式的“贫嘴式幽默”,但不同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传统冯氏贺岁喜剧电影,讲故事却不走世俗化的“市民路线”。

《非诚勿扰1》主题是征婚,葛优饰演的秦奋在一连串“相亲奇遇记”中遇到了空姐梁笑笑(舒淇饰),二人同游日本北海道后产生情愫,坠入爱河。《非诚勿扰2》讲述的是秦奋与笑笑试婚后分道扬镳,但在目睹好友李香山离婚和病重之后,又重归于好,却又不互相承诺未来。

前两部《非诚勿扰》以婚恋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叙事,留下了不少名场面和金句,也创造了票房佳话。“港台风”的舒淇搭档“京油子”葛优,看似戏路完全不搭配,但二人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为人津津乐道。

而作为终章,从第二部结尾接续的《非诚勿扰3》剧情时间来到未来的2031年。秦奋和笑笑领证后还没度完蜜月就分离多年,为解秦奋相思之苦,老范(范伟饰)帮秦奋定制了一个人工智能人笑笑,本片的主要笑点都来自秦奋与真假笑笑同处的过程。



《非诚勿扰》系列海报 图/舒淇微博

本来,鉴于《非诚勿扰》此前积累的口碑效应,《非诚勿扰3》上映前,还是有很多观众表示愿意为这一IP买单。不过影片上映后,很多观众更多表达了失望情绪。

看完119分钟的全片后,观众普遍认为情怀是“拉满了”,但整体观感并不美好。论剧情和叙事,没有出人预料、重大反转的桥段,也没讲出超出预期的新意,此外“多巴胺”配色的浮夸也成为了“槽点”。

有观众评价,秦奋和智能人笑笑相处日久生情,真实的梁笑笑回家后,电影后半段的观感似乎就变成了“真假笑笑在为秦奋争风吃醋”。

另外,片中的岳云鹏饰演了一个对德云社忠心耿耿的智能人,可这个故事线没有起到服务主线的作用,岳云鹏的亮相纯粹只是讲了几个笑话。

相对单薄的故事,仅凭情怀,无法让观众认可能够撑起全片近2小时的片长,更何况《非诚勿扰3》从头至尾,大量植入饮料、电商平台和汽车的广告。因此很受认同的一句吐槽评价是:“像是在广告里演了个小品。”

影片结尾的“彩蛋”,秦奋和笑笑索性“变回”葛优和舒淇,以局外人视角回顾这场横跨15年的电影之梦,跟各自的角色告别。葛优直言不适合再演谈情说爱,让导演再给笑笑找个“年轻的秦奋”,故事就此画上句号。

观众为啥不买冯小刚的账?

虽然冯小刚在《非诚勿扰3》中努力延续往昔风格,让秦奋与真假笑笑“逗乐”“耍贫嘴”。乍一听,有些段子依然有一定幽默趣味,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葛优、舒淇在以年轻人为主的核心消费群体中已经缺乏市场号召力,故事剧本也没有对上年轻人的“口味”。

“谁会想看66岁的葛优和47岁的舒淇谈恋爱的故事呢?”有网友真诚发问。

多位北京的影院经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非诚勿扰3》在北京还是很卖座的。”然从猫眼专业版的分城市票房数据可见,北京票仓成绩竟是第二名上海的近3倍,几乎是第二名到第五名总量之和。

这足以证明,只有北京市场还认可冯小刚、葛优这对金字招牌组合,认可葛优呈现的“京味幽默”。然而同时这也意味着:放眼全国,《非诚勿扰3》竞争力极其有限。

多位影评人都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认为,传统冯氏贺岁喜剧电影之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能够成为陪伴老百姓跨年的“大餐”,除了那个年代影视文娱产品不够丰富之外,一大原因是冯小刚在很多电影作品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批判。葛优自带喜剧效果的形象和“京味幽默”演绎与之相得益彰,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笑声,也能够传递出一些深刻的寓意和思考。



冯小刚早期贺岁电影系列海报 图/豆瓣电影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冯小刚的电影风格似乎已经固化,难以适应当下的市场和观众。

冯小刚似乎不愿意妥协,他在接受采访时拿日本电影《入殓师》举例称,自己想要拍的就是这种“内容剪完,拍完,自己回头看就觉得心里有底气的电影,抛开票房不说,这个故事片摆在那儿就立得住。”

这番话在冯小刚回忆录《我把青春献给你》中也曾有过对应的表露,书中写到:“一部处处需要妥协的影片,即便拍出来,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历史上,冯小刚主动转型并向市场妥协,似乎口碑和票房难以“兼顾”。

自贺岁喜剧连战连捷后,冯小刚转型拍过一系列电影。从公开的报道可见,冯小刚非常看重《一九四二》,该片虽然口碑上佳,业界获奖无数,但是2亿元的投入只换回了3.6亿元票房。为此,冯小刚一度情绪受到重创。

此后,冯小刚又拍了《私人订制》,该片打出了“成全别人,恶心自己”的口号,推广时冯小刚直言:“观众们只需要看高兴了就行了,其他问题完全不用考虑。”

最终《私人订制》赢得了7亿票房佳绩,却在电影专业人士眼中丢失口碑,还被“金扫帚奖”评为最令人失望电影奖。冯小刚的电影作品此后一直“陷入纠结”。

观众永远需要喜剧

对于2024年打破影史纪录的“元旦档”,多位电影业界的编剧、发行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可思议”。《一闪一闪亮星星》伴随着“下雪场”的网络营销创造了票房奇迹,预售阶段就揽下3亿票房。

而就内容层面,受访的电影人更多提到了黑马《年会不能停!》。不少编剧认为,“该片是喜剧外壳,但讲述的是职场故事。既让当下的打工人开怀大笑了一番,又能展现职场的诸多现实和细节,让打工人‘狠狠共情’,是值得研究的对象。”

电影业界公认的是,喜剧永远是市场的“刚需”,甚至当下各种类型的影视剧都在有意识地融入一些喜剧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泛喜剧化”。而很多调研报告都显示,现在院线电影的观众“画像”,18岁到30岁人群的占比超过80%。因此,当下的影视导演、编剧,都必须深入了解年轻人喜好,探究“如何逗年轻人笑”的问题。

“当下年轻群体在成长过程中,正好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发展壮大。互联网文化影响下,陪伴年轻人成长的‘笑点’或许并非来自相声小品和传统影视作品,反而可能是一些爆款短视频、弹幕一类的‘二次元文化’。因此,如果编剧仅是用方言编段子搞笑或者堆砌笑料,没有展现对现实的关怀,是难以让年轻群体乃至全国人民共情,认可和买单的。”一位受访编剧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过往这些年,例如沈腾、黄渤、徐峥、王宝强、贾玲等电影人,都曾贡献过让全国人民满意、开心的喜剧作品。“年轻观众喜爱的作品,事实上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去进行‘套路化产出’,但过往出彩的作品起码有共性。无论是主打方言,还是主打夸张肢体动作,特效,前提都还是要在一个扎实的故事中进行设计和配置,哪怕是构架于‘乌托邦’之上的荒诞故事,在故事叙事和不同场景中,如何持续挖掘笑点,不断运用笑料呈现人物个性,这很考验编剧对市场的理解,也考验其功底和手法。”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www.diankaiwan.com 点开玩影院 备案号:鄂ICP备20220164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