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复盘了。
“五一档”仅过去不到三天,票房格局已见分晓。
开局三天,总票房已破10.8亿,相对去年五一档五天总票房15.19亿,无论票房还是讨论度都高于预期。
为何这么猛?
还要从这位不寻常的“五一档头号黑马”说起:《末路狂花钱》。
上映三天不到,这部上映前并不被影评人和市场广泛看好的五一档唯一纯喜剧,已经票房单日逆袭领跑影片,冲上第一。
从目前的猫眼票房预测看,总票房预测前三的影片为:《末路狂花钱》8.72亿,《九龙城寨之围城》6.97亿,《维和防暴队》6.04亿。
这番预测并非没有道理。
看昨日票房,大盘下跌22.3%,《间谍过家家》同比下降21.1%,《哈尔的移动城堡》同比下降31.9%,《维和防暴队》同比下降35.5%。
而《末路狂花钱》和《九龙城寨之围城》同比下降仅为6.8%、5.8%。跌得越轻,后劲越猛。从上座率看,也是这两部影片领先。
再看豆瓣评分,《哈尔的移动城堡》9.1分,《间谍过家家》8.0分,《九龙城寨之围城》 7.5分,《穿过月亮的旅行》 6.8分,《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 6.5分,《末路狂花钱》 6.4分。
如无意外,今年五一档的最终票房冠军,大概率就是《末日狂花钱》了。
这结果是不小的意外。
相比投资更大的《维和防暴队》和口碑更好的《九龙城寨》,《末路狂花钱》怎么看,都没有冠军的“排面”。
新人女导演乌日娜,自编自导。阵容是贾冰、谭卓、小沈阳、于洋和宝石老舅。
片名是老雷的《末路狂花》后面加了个钱字,不算谐音梗,算拼音梗,感觉还是一样。
唯一能广泛吸引人的标签,是喜剧。
一部东北中年老男人励志喜剧。
这年头,喜剧就是国产电影硬通货。
比如春节档的《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就连张艺谋的《第二十条》,也包含强喜剧元素,票房都大胜。
从本片观众反馈看,吐槽的不少。
但也有很多人真情实感的表示:好笑!笑到眼泪都流出来。
如何理解这个一眼能望到边的结局?
如果豆瓣评分暂时垫底的《末路狂花钱》最终拿下五一档票房总冠军,那是否再次证明了中国观众自己不争气?
还是说,观众再次用脚投票,给中国电影人上了一课:内娱电影市场,已经变天。
01 公式喜剧
简单来说,《末路狂花钱》就是一个被误诊、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只能活十天的中年老男人贾有为,跟三个幼年结拜兄弟沙白虎(小沈阳饰)、许大力(于洋饰)、董建峰(董宝石饰)变着法子狂花钱,经历各种鸡飞狗跳,最终各自实现了人生圆满的故事。
再简单点说,整部电影就是小沈阳《不差钱》的那句经典台词——“人死了,钱没花了。人活着,钱没了。”
本质是一部公式喜剧。
立搞笑人设→突遭变故→开启主线任务→先搞笑再反转→兄弟反目→煽情和解→大团圆结局,点出人生重在及时行乐主题。
整个故事走向堪称耳熟能详一览无余。
不过《末路狂花钱》并非是一部烂喜剧。
而是一部认真拍认真演,并且完成度比较完整的作品。
但严格点说,《末路狂花钱》放在喜剧中肯定算不上出众,放在国产喜剧算不算出众不好说。
毕竟最近的国产喜剧,好卖的不少,好看的不多。
核心问题,一切都太“简单”。
笑点,是一根筋式的。
人设搞笑。安排。
贾冰饰演的贾有为可谓是古希腊掌管抠门的神。
把精打细算发挥到极致——牙膏要舍命挤,自来水要一滴一滴地接,逛超市抢特价商品掏出一沓优惠券,一通消费九毛二,就连上香都只上半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省,距离他的人生躺平目标100万还差20万。
卖了房加上存款,刚好一百万。
主要喜剧效果,是通过主角团不断霍霍。
毕竟医生再三说明,男主只剩十天阳寿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花吧,狂花。
兄弟几个玩个玩具枪,
被警察以为“前面有个卖军火的。”
去饭店买大龙虾,吃不完,放生。
直奔美丽天堂殡葬服务中心,遇到了“平时只见到家属,第一次见到事主”的学生时代女神王晓倩(谭卓饰)。
在女神面前绝不能磕碜,必须体验一下高端殡葬一条龙服务,从花圈到墓地,从寿衣到冥币,要最好的。
最后一开口20万独栋墓地,阔。
当然还有台词梗。
“人家末路狂花,咱就狂花钱吧”“刀山:火海题。”“你是我看着长大的。”
“请跟我读姐夫/Jeff”。
特别是影片上半段,观众嘎嘎笑一片。
要说最好笑的,还是贾冰的表演。
比如“到处出现的倒计时”的表情,走进殡葬服务中心的那句“急啥?”“这也快了,这家评分挺高。”“不还有两天嘛!”
还有最经典的——“汉堡没吃过,兄弟有心了”,贾冰吃汉堡的镜头也是老好笑了。
死亡那么沉重的话题,但在贾冰等东北喜剧人的演绎下,还是多了一些无伤大雅的诙谐与幽默,“狂花钱兄弟天团”也立住了。
钱花得差不多了,情绪酝酿到位了,就该发现医院的机器出问题了,一切都是虚惊一场。
后半部,就是“人活着,钱没了”。
可以说,影片喜剧效果因人而异,对于北方观众来说,很可能意外地还可以。努力设计的各种笑料,总能在某个时刻,生理式地点到你的笑穴。
问题是过于公式的剧情,令“绝症”谜底揭晓后的段落,基本乱套,整段垮掉。
将《末路狂花钱》拦在优秀喜剧门外的,便在于这种过度直白与简单。
然而另一方面。
《末路狂花钱》的“简单”,在这个五一档,恰恰是观众最缺的。
02 票房狂花
简单的优势在于零门槛。
比起《九龙城寨》有着特定的受众。
下到几岁小孩,上到大爷大妈,谁都能走进影院看《末路狂花钱》这样一部简单的喜剧。
不需要去思考人生哲理,也没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
该有的,它好像都有。
贾冰自带喜剧人气质,就算在片子里犯蠢,也让人觉得好笑。
《飞驰人生2》的追星厂长,《狂飙》的搞笑黑老大后,他证明自己的喜剧票房号召力,可能已经仅次于沈腾。
就我所知,十个有九个观众是冲着贾冰来的。
宝石老舅则是惊喜。
所有喜剧演员中,包括贾冰,宝石老舅演技最自然。
最后那首《老废物乐园》,唱的老好听了。
还有谭卓演喜剧,性直,嘴毒,人美,一口东北话搞笑也手拿把掐的!
达达杀猪菜则明显是《东北一家人》的梗。李琦这样的客串太有效了。
加上爽文叙事:一个人花钱是快乐,但帮兄弟们实现心愿更爽。
三个兄弟,一个变成了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辅导孩子写作业。
一个当年去少林寺学艺,现在成了保安,看人打拳被开除。
一个离婚了在开小火车,儿子喜欢说唱歌手弹壳不搭理他。
大结局贾冰联系上了兄弟老婆,搞了场爱的感谢。
又遇到了兄弟儿子喜欢的说唱歌手弹壳,送票+让爸爸在儿子面前露一手。
帮兄弟争来了打拳的机会,虽然兄弟还是输给了专业选手。
总之,不管经历了多少折腾,最后所有人的梦想都能实现。
同时不忘输出朴素的正能量:人生及时行乐,要为自己而活……
对了,还不能少了煽情催泪。
董宝石这个段落,充分让观众感受到了为人父母的卑微,为了孩子的爱好,要去练说唱,站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要赢得多少欢呼,而是让儿子认同这个在游乐场开小火车的父亲。
最后这场说唱,又给了整部电影一个最好的情绪发泄口,搭配起来那叫一个完美。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进影院看一部喜剧的各种需求,似乎都能被基本满足。
有谭卓美女养眼,有贾冰小沈阳的天然喜剧人能被逗笑。不舍得挥霍的话,跟着主角银幕狂花钱。笑了,再被父子情什么的点着泪穴哭一哭。还有老舅替你说唱喊一嗓子,最后梦幻般的大团圆结局,让人没有任何负担。
只要不想太多,就能获得一个轻松愉快。
更重要的是,《末路狂花钱》选到了一个对的档期。
五一档唯一纯喜剧。
选《末路狂花钱》的体验,就像是选这个五一假期的旅游目的地。
好像有无数选择,其实普通人并没有太多选择。
要么太贵,要么太挤。要么又贵又挤。
不去,又觉得辛苦等来的假期给浪费了。
那就选一个也没那么想去,但应该不会体验太差的地方吧。
就这样,无数观众最“保险的选择”,让又一部喜剧轻松地坐上了看似竞争激烈的五一档冠军宝座。
03 票房变天
但这就涉及最后一个问题。
《末路狂花钱》为什么能“以小博大”?
或者说,喜剧,为什么总能以小博大?
没错,一开始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大片《九龙城寨》《维和防暴队》上。
特别是《九龙城寨》。
按理说,它本是许多人最好看的五一档票房冠军一号种子选手。
投资大,三亿投资,1:1搭建了九龙城寨。
明星多,洪金宝、古天乐、郭富城、林峰、伍允龙、刘俊谦,新一辈老一辈能打的基本都来了。
口碑好,豆瓣7.5,五一档真人电影第一。而且提前点映多日,口碑该扩散都扩散了。
但从体量和票房上看,《末路狂花钱》赢得过于轻松。
而《九龙城寨》不仅总票房很可能打不过《末路狂花钱》,能否回本也是很大的疑问,如果近年口碑最好的港产动作片都回不了本,港片怎么办呢?
动作片还拍不拍?
换做从前,《九龙城寨》这样的题材+制作+卡司,票房不会低的。
然而一个致命的问题是,这种大制作动作类型电影已经褪去了往日的光环。
同理,《维和防暴队》这样顶流助阵的主旋律动作大片,票房也有上限。
说到底,与其反思《末路狂花钱》这样的喜剧为什么总是轻松夺冠,不如反思为什么没有其他类型片不足以成功破圈?
哪怕《九龙城寨》再热血,打得再卖力再精彩,影院就是把更多排片,给到喜剧。
可影院为什么选《末路狂花钱》?
因为喜剧也是影院最安全的选择。
《不差钱》激发出灵感,“人死了,钱没花了”的概念自带大众缘,加上干脆利落的东北幽默范儿,几个抖响了的包袱和梗,土是挺土的,但是好笑,最后落脚于好兄弟情比金坚,人生应及时行乐。
不管电影是否剧情缺乏基本逻辑,是不是强行煽情,是否人物塑造基本为零。
但观众就爱这锅东北风味杀猪菜。
你说电影没逻辑,观众说电影是场童话,童话就是可以没有逻辑不讲道理。
说白了,观众好不容易去影院想简简单单放松下,笑一笑,或是和朋友家人出门聚会,想找部让大家都开心的片子看。
那《末路狂花钱》当然是最佳选择。
哪怕有人说它像小学生作文般干瘪无味,有笑点也纯粹为笑而笑。但小学生作文才是最大众的,观众管它笑点高级不高级?能笑就行。
就像老舅片中唱的那首《老废物乐园》一样,看过太多烂片的观众,不是不想看好电影,只是普通喜剧更有性价比。
电影是消费品,谁能取悦观众谁就赢。
掏钱是最诚实的。
所以,永远别批评观众水平低。
喜剧以小博大,是大势所趋。
同样情况的有前年春节档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去年的《满江红》,今年的《热辣滚烫》。
观众众对情绪价值需求拉满,喜剧商业片持续夺冠是趋势。
观众没从前那么爱进影院了。
看电影从一种日常消费,成了一件值得三思而后买票的事。
那么最安全的选择,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要说可惜就是。
近几年几乎所有成功的喜剧,都在讲述同一个道理:勇敢做自己,及时行乐。
仿佛只要这样,人生就会是一出喜剧。
但问题是,没钱,怎么及时行乐?没有一百万,如何享受当下。
似乎看再多的喜剧,也解决不了人生的难题。
有观众说,这部几乎没啥猥琐桥段,挺难得了。
似乎这届观众,对待喜剧,就像影片中为争取儿子的爱奋力说唱的宝石老舅一样,快乐中,又带着一丝卑微。
这一点,好像又不是那么喜剧。